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正文

一场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研究”前沿成果的学术盛宴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9日 09:37  作者:  文章点击量:

11月23日至24日,“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研究”学术研讨会暨《费孝通先生与贵州》编撰工作研讨会在贵州民族大学成功举办。


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由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高端智库、贵州民族大学、中国民主同盟贵州省委员会主办,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贵州民族大学费孝通社会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百余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主旨演讲,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共同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研究”前沿成果,为编撰《费孝通先生与贵州》一书献智献策。

开幕式上,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致欢迎辞。他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能够与民盟省委共同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研究”学术研讨会暨《费孝通先生与贵州》编撰工作研讨会,我们深感荣幸。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致欢迎辞


1950年,时年41岁的费孝通先生作为中央访问团副团长到贵州进行访问,深入民族地区与人民群众交心、交友、交情。正是在这一年,先生与时任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的欧百川将军共同提议,创建贵州民族学院。1951年贵州民族学院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办的5所民族院校之一。经过73年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近年来,学校获批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贵州省第二批新型高端智库;在民盟省委的帮助下,联合编辑出版《费孝通先生的贵州足迹》丛书;并且在今年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褚光荣强调,相信通过各位专家的观点融合与思想碰撞,必将带来一场顶级学术盛宴。同时,贵州民族大学也将不忘办学初心、牢记历史使命,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在促进民族团结、服务地方发展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国家民委教育司一级巡视员李学锋致辞。他指出,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之际,贵州民族大学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系研究学术研讨会暨《费孝通先生与贵州》编撰工作研讨会,正逢其时、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国家民委教育司一级巡视员李学锋致辞


李学锋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对于广大专家学者、教师和研究机构、高校也是充满机遇的全新领域,空间广阔、大有可为。一要更加深入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要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全过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二要以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学科建设是理论构建的必然要求,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要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培育建设与民族学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关系。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引领民族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构建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为主干的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并运用和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三要学好用好研究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的重要指示,把“概论”课打造成“金课”,培养造就一批“金牌教师”,围绕“概论”展开学术研究,产出更多优秀成果,实现更多突破。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盟贵州省委主委

冉霞宣布大会开幕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盟贵州省委主委冉霞宣布大会开幕。

开幕式后,主旨演讲上,与会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聚力量。



吉首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暨爱民以《从公民意识到国家认同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逻辑与实现途径》为题。从不同历史情境中公民概念的政治文化意涵及其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内在联系,揭示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肯定我国公民教育培养、强化各民族成员树立公民意识、增强国家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李天翼以《“以旅促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西江实践》的为题。从如何有效解决原生型民族村寨成功开发旅游问题、如何解决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如何解决当地居民共同富裕的问题,经过近十年来文化研究,共生共建,讲述了关于市井烟火、文脉传承、文化认同的西江“故事”。



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谷家荣以《物记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物象生命——一个回归“场”的观察视点》为题。从誓词碑为出发点,讲述普洱地区各族群众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展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价值。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周真刚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研究——基于贵州特大桥的分析》为题,聚焦“世界桥梁博物馆”,分析数十个“世界第一”的贵州桥梁,向现场听众介绍了贵州靓丽的名片——“万桥飞架”。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罗意以《流动、嵌入与融入——塔里木河流域汉族棉农的田野调查》为题,通过对“汉族棉农”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分析汉族棉农嵌入南疆乡村的特征,解释汉族棉农嵌入程度差异,进一步讨论对认识和理解南疆逐步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启示。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费孝通先生与贵州”专题研讨会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理、学理、哲理》《中华民族历史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国式现代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场分论坛。


上一条:此心安处是吾乡——各地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综述:智库首席专家郝亚明教授作交流分享 下一条: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