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十余年来理论话语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一书(以下简称《概论》),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进程夯实了理论基础,对加快形成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概论》的一大特色是坚持从国家视角界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核心概念并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的历史脉络,揭示了中华民族何以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框架内由多元融聚为一体,并从自在走向自觉、从自立走向自强的政治逻辑。
“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一方面,《概论》开篇就明确界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若干基本概念,大致框定了全书的内容架构和分析脉络,在书中发挥着统领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全书在内容上非常偏重史实阐述,强调以历史素材去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进而在此基础上去归纳提炼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三个核心概念的内在逻辑共同指向国家,并以要素形式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关联在一起。首先,三个核心概念分别用诸如“中华大地”“辽阔疆域”“祖国统一”等词汇来强调疆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换言之,辽阔疆域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提供了丰富资源,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地理空间。其次,三个核心概念皆涉及实体演进描述,诸如“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四个共同”“自然凝聚与政治形塑有机统一的过程”等语义向我们印证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途径。再次,三个核心概念分别揭示了中华民族是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国家层面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的表现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深刻印证了“国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主脉”。
注重立足国家视角释义上述基本概念,而概念背后的国家意涵又系统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过程的叙事主线。“人们共同体—辽阔疆域—族际互动—制度体系—国家认同”这五个维度基本涵括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历史密码。其一,中华民族作为人们共同体有一个历史的形成过程。从石器时代的中华先民,到夏商周华夏共同体的出现,再到秦汉时期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历经数千年族群交往交流交融,及至近代在与列强对抗中自觉造就现代中华民族。其二,辽阔疆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的地理基础。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它不仅是在中原和边疆人民频繁密切互动交融中不断形成的,也是在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不断巩固的。其三,族际互动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的实践动力。各族儿女之间在数千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产生了认同意识,逐渐实现将多元聚为一体,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聚合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演进的历史写照。其四,秦灭六国开了大一统王朝国家之先河,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文明体系。源于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大一统理念,以及历代王朝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因俗而治的制度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型演进的制度保障。其五,国家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的政治保障。单一制的国家形态必然要求建构起各民族团结统一的政治认同来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全国各族人民对国家坚强有力的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合法性支撑。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广袤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产生相互依存又互为补充的经济形态,频繁的经济交流进一步带来各民族长期的交融互鉴。伴随日渐密切的政治社会联系,大一统思想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基调进一步带来各民族不断迁徙与杂居,全方位的交往交流交融贯穿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述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使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产生出强烈的整体观念和认同意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但在整个国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建立的是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相契合的多民族统一、多元一体的现代国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构建起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国家。伴随着现代国家的建构,国家民族的概念顺理成章得以成立。现代国家作为一种政治理性化的建制需要与一种集体认同结合在一起,倘若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政治实践来实现对全体国民的认同建构。归纳起来,国家组织、国家权力、国家疆域、国家制度、国家认同等共同构成了现代国家建构的基本要素。有了国家组织和制度构建之外,也需要将国家疆域内各民族建设成拥有共同政治文化蕴含的国家民族。这就要求现代国家以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益公平分配为核心,并通过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等体系提供现代制度框架和国民权利保障,这也是现代国家能够保持稳定发展赖以存在的政治社会基础。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演进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相伴相随的同一进程。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必须确立这样一种意识,即国家在场和政治机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离开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前提来讨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理论逻辑。一方面,《概论》中基本概念的表述诸如“中华民族是不可分割的国家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国家层面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层面最高的社会归属感”等表述揭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概论》具体回答了中华民族何以由“多元”融聚为“一体”这个根本性问题。正是“人们共同体—辽阔疆域—族际互动—制度体系—国家认同”这些强有力的纽带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把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族儿女系于一体,保持了共同性和统一性。从政治学的意蕴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有着明确政治内涵的国家民族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形成过程就是中华民族作为国家民族的历史形成过程。